|
|||||||||||||||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动态要闻
优化投资环境 促进侨资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6/2/2 责任编辑:
海南是我国第三大侨乡,侨居海外的琼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侨同胞370多万人,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侨胞中,蕴藏着丰富的资金、人才等宝贵资源,是我省建设和发展的巨大优势。据悉,截至2013年12月底,海南省实有外资投资企业3105家,其中,侨资企业(含港澳台同胞)2485家,约占海南实有外资投资企业的80%,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有效吸引侨商到海南发展将助力海南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桥头堡和重要战略支点。推动侨资企业发展壮大,就要突破各种短板瓶颈,形成有利于吸引侨资的优越环境。 侨资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相对滞后。当前,尽管以客运为主的环岛高铁已经开通,但货运(物流)为主的全岛高等级公路比重仍然偏低,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不够通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亟待完善。电力供应存在短板,电网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以及全岛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落后。 为侨服务意识偏弱,侨胞权益保护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只注重引进来,却没有关注项目落户后的后续服务工作。另外,部分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相对淡薄,缺乏涉侨、涉外知识,办事效率不高。再者,法治环境需进一步完善,保护侨商权益的法律法规仍有欠缺。 企业融资信贷难,对企业投资的战略指导工作有待加强。一方面,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大多把服务重点放在大型国有企业和重点项目上,对侨资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我省侨资企业规模偏小,资本不足,而银行放贷政策不够灵活,金融产品偏少且受信额度低,导致融资难。我省也缺乏对侨企投资的战略指导,投资重点多集中在旅游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现代生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投资较少,且多集中在海口、三亚等东线地区,中部和少数民族地区较少,呈现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档次较低等特点。 侨资企业人才匮乏。近年来,为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我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优惠措施,面向华侨华人招才引智,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仍然欠缺。 侨资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千方百计改善投资硬环境。 首先,确保去年我省安排的83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按计划进度落到实处,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围绕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而实施的。其次,加快建设海口、三亚邮轮母港以及支撑三沙市发展建设的港口。另外,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争取在固定宽带网络、无线网络、三网融合方面有更大突破。 (二)增强服务意识,保障侨商合法权益。 首先,建议增强为侨商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办事人员先培训再上岗,要求熟悉涉侨、涉外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其次,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做好招商引资的后续协调服务工作。再者,建立健全海南侨企信息库,主动服务上门,建立动态的互动网络平台,消除政策信息传递中的一些障碍,做好全面服务。 为切实保障侨资企业合法权益,可借鉴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经验,尽快细化原有或出台新的符合我省省情的保护华侨权益的地方性综合法规。现有侨资企业投诉协调机构应积极作为,安排固定时段接受侨资企业的经济纠纷投诉并及时协调敦促解决。另外,地方政府可以组织建立“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主要向侨资企业提供法律帮助。 (三)搭建融资平台,加强侨资投向引导。 建议政府部门积极搭建银企平台,让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项目尽量与侨企“无缝”对接。可尝试由侨办牵头,建立有信誉的侨资企业之间的互保式担保机制,扩大融资担保的覆盖面。鼓励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成立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中心的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扶持,鼓励风险投资。 建议改变单纯引资模式,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未来建设的需要,加强对侨资企业投资的战略指导。引导侨商投资现代生产服务业(包括物流、研发、设计、信息、金融等行业);鼓励侨商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低碳产业、互联网、文化创意、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等)。最后,建议制定倾斜性奖励政策,为到我省中部及少数民族地区投资设厂的侨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或资金补贴。 (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人才持有能力。 首先,鼓励企业建立更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为员工提供更多培训深造的机会,并加大力度解决人才户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其次,“五侨”部门结合自身优势和任务,每年定期与海外知名华人华侨及社团通过各种形式联系交流,宣传海南、沟通信息。最后,加快完善我省的人才引进模式,以项目带动人才引进。 (作者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精彩导读
|
热门图片
最新资讯
热点视频
会员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