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您的当前位置:
政策法规 -> 对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起航 共赢效应渐显
发布时间:2014/2/25 责任编辑:
编者按:“海上丝绸之路”由来已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是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兴盛一时。“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描写了中国1000多年前盛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海上丝绸之路”一度沉寂。
目前,“海上丝绸之路”重新起航。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历史和地缘赋予了“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割不断的纽带。“海上丝绸之路”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甚至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形成覆盖数十亿人口的共同市场,未来或将从“量的扩张”至“质的升华”,实现利益的深度共享融合。
日前,2014年省级地方两会几近全部落幕。从地方两会的内容看,参与“一路一带”(“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成中国一半省份2014年的工作重点。基于此,“丝绸之路”无疑将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海外的商贸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只有4.6亿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460亿美元,增长了近100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区域,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东西方人文与经贸纽带的丝绸之路,在促进区域合作、共赢发展方面,正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这是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在2月23日召开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上所说的一席话。
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演讲时提议,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新年伊始,中国邀请印度、斯里兰卡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获得积极回应。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交流促进会执行会长李海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领导人的战略选择,其实质是合作共赢。如果这一建设构想能够顺利实施,“海上丝绸之路”会使得中国与东盟之间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并使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实现实质性的飞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自由贸易区将形成国际三大自由贸易区,三者之间将形成合作与竞争格局。可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国际经济的地缘格局。
战略构想落地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全球视野之下的一盘大棋。
2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介绍了斯里兰卡总统特使佩里斯外长访华的情况。她指出,外交部部长王毅与佩里斯会谈时建议,中斯两国全面拓展海洋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斯方表达了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热情。
业内专家认为,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开始落地,是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第一步,对于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海洋经济合作,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示范作用。
王毅外长也表示,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新形势下本着“和平、友谊、合作、发展”的精神,通过与有关国家开展海上互联互通、海洋经济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和谐相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学者认为,与横贯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仿,“海上丝绸之路”契合中共十八大确定的对外开放战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目前,中斯双方正在进行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佩里斯外长透露,中国与斯里兰卡可能将在今年年底签订一项自由贸易协议,这将是1952年两国签署“橡胶换大米”协议后最重要的双边成就。
而在今年1月份,一位斯里兰卡政府官员表示,该项自由贸易协议规模约为590亿美元。
去年,中斯双边贸易和投资额增长迅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斯里兰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9月,双边货物贸易额为22.4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在斯里兰卡的十大类进口商品中,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鞋类制品和陶瓷器皿处于较明显的优势地位。在投资方面,斯里兰卡投资促进部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是斯里兰卡第一大直接投资国,占2013年1月至9月国外直接投资总额8.7亿美元的27%。
在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看来,中国以打造“两廊两路”(两廊指“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孟缅印经济走廊”,两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为构架的周边外交战略已初见雏形。
产生“1+1>2”效应
重启“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愿景虽然是在东盟语境下提出的,但这并不是终点。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曾是横跨大洋、连接欧亚的大动脉。
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究竟能给沿途各国带来什么呢?
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以此为例或可见一斑。相关数据显示,通过携手打造共同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436.1亿美元,为10年前的5倍多;相互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增速持续领跑。
放眼未来,双方经贸升级的“钻石十年”开启。在外交学院教授苏浩看来,中国与东盟间应形成产销相连、深度连接的完整产业链条,使双方经济密切联系、相互依托。如果说中国和东盟过去是“量的扩张”,那么未来将是“质的升华”,双方互补的贸易将升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称,如果“海上丝绸之路”顺利建设和发展,预测5年到7年双边贸易额可以翻一番,10年内估计达到上万亿美元。而除了新加坡,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均GDP大概可以从2000美元到10000美元上升至5000美元到25000美元。
此外,鉴于地缘和技术能力的互补,中国与东盟、南亚甚至更广地区在推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电信、能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上也大有可为。目前,中国已倡议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优先为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双方跨境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李海乐观地预计,“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各具优势和发展需求,经贸的通畅将带来“1+1>2”的效应。
倒逼产业升级
重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能为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1+1>2”的效应,也促进了国内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
广东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缩影。与东盟各国相似,广东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普遍滞后,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远远不足。
但这种尴尬状况或许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而得以改变。
广东省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明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将会带动并形成新的港口经济区。
目前,广州港、深圳港临港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化工、物流、滨海发电、港口加工制造、水产品交易都有一定的发展;而珠海港目前集装箱吞吐量较弱,珠海交通运输网络还不够完善,但西江港口联盟以广西梧州港为起点,珠海港可以作为连接西江与东江的重要港口,连接内河运输与海上运输,促进两广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因此,珠海港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李海强调,“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不止于此。
“由于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多年来南沙都是一个‘鸡肋’,但就在8年前,它渐渐显现出潜力。”独立航运分析师查尔斯·德特伦克说。
而未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步复兴,这片位于广州东南角的地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杨明表示,“海上丝绸之路”将形成倒逼机制,给广东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带来第二次机会,给广东带来海洋旅游、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等新机遇,产业高级化成为可能。
专家视点
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亟须平台、基金和机制
近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新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启动仪式暨“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论坛上表示,“一路一带”(“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下一步整个中国经济战略崛起的两大布局。针对“一路一带”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他提出3点建议:未来应建立一个平台、一个基金和一个机制。
第一,一个平台。可以参照亚欧贸易博览会的做法,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泉州建立一个面向东盟、非洲、南亚以及东欧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论坛平台,也就是博览会的平台。
第二,一个基金。尽快成立一个由“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所决定的丝绸之路共同发展基金。把中东阿拉伯国家当前游离在外的7000亿美元资金调动起来,把东盟制造业的优势调动起来,把非洲和中东的自然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调动包括福建在内以及沿途所有华人华侨的积极性,共同为这条路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一个机制。尽快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市长会议,不必一步到位,可以分段实施,最后用一条线把所有的港口、旅游点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借助这条线实现合作的互利共赢。
魏建国特别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东盟、非洲、东欧等96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资源丰富,是下一步中国产品出口的巨大潜在市场,更是未来中国能源和资源的来源地。
外媒观点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战略意义大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近日的报道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将具有外交与经济的双重意义。就具体举措而言,“海上丝绸之路”要求中国与伙伴联手修建海上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中国已经计划斥资近20亿美元对马来西亚的关丹港进行升级改造。柬埔寨官员也向来直言不讳地强调,他们需要资金建设港口基础设施。报道认为,“海上丝绸之路”被正式拓展至斯里兰卡,令中国可以讨论对东盟海上基础设施的投资并进一步实施西进的战略。
斯里兰卡广播公司的报道称,斯里兰卡与中国高层近期会晤期间谈及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双边经贸往来而言至关重要。斯里兰卡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为7.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斯里兰卡必须加强与中国、印度以及日本的经贸往来。
印度媒体也对中斯同意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一事十分关注。《印度教徒报》称,虽然合作的具体措施尚在讨论之中,但这一决定无疑会增进中斯两国的关系。
外媒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显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相似之处,后者从中国向西延伸至中亚国家。这两个概念体现了中国作为主要经济强国的历史渊源,完全切合习近平提出的民族复兴的主题。两者加在一起,描绘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地区强国的画面,中国对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投资将给所有涉及的国家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
![]() |
热门图片
最新资讯
热点视频
会员新闻
|
|